浙大管院EDP·关注 | 国内各大知名高校6位知名专家齐聚浙大谈“创新管理经验”

日期:2020-01-13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

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与对抗,

说到底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

而谈到竞争“技术与人才”,

离不开一个词——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那么创新应该怎么做,

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应该如何教,

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日前,自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的

6位知名专家学者——

陈劲、张振刚、郭斌、

郑刚、郁培丽、张克俊

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创新管理研究

与教学研讨会上,分别向现场200余位观众
分享了他们对创新的理解以及创新教学经验。

开放式创新是创新管理的核心战略。当前中国创新的困境在于创新的企业不赚钱,赚钱的企业又没什么创新。为什么?因为创新效果不好,创新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而开放式创新能较好地解决这个困境,通过外部组织之间的有效合作,共同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也是知识与创新管理的内涵。


开放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民主化创新,即用公司之外的用户进行创新。公司外部创新可能会比公司内部创新做得更好。在未来的知识创新时代,用户创新会不断地涌现,尤其年轻人中的创客会越来越多,因此,培养用户很重要。


同时,开放式创新不能太过强调知识产权,因为太强调知识产权就不利于创新。知识产权实质强调的是保护个人收益,而没有鼓励社会收益。但在这个共享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要计算到底是保护个人知识产权好,还是成果分享好,以实现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最大化。


知识专利应该怎么发挥作用?——卖掉。很多企业知识产权到期都不愿免费公开,这是很大的错误。我的方法和别人完全不一样,我认为知识专利要卖出去。举个例子,星巴克的特许经营,实质上就是靠卖商业模式赚钱。


再来看这次中美贸易战有什么问题?商品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中国没有向国外输出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输出是的劳动,是一种血汗经济。然而,强大国家输出的应该是标准和文化。因此,知识产权交易很重要。


此外,开放式创新的关键在于研发的外包和众包,在于企业内部知识资产的外化。只有进来,没有出去,就不能称为“开放”。在美国,有36%的员工选择自由工作,从事创造性工作,而这也是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需要大量外部人力资源来进行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改变了产权的内涵——使用权比产权更重要。可以联想到,优步和英特尔谁厉害?我认为是前者。因为英特尔只是做了技术上的变革,但优步却改变了人类对产权的认识,进行了更重要的制度创新。


打破产权的概念,这在未来将成为巨大的变革。



我们从2013年11月份受格力电器的邀请开始,对格力公司的创新体系进行研究,经过调研提出了5大基因组合、20项原则和8大方法的格力模式。


格力模式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方面:

1.使命驱动价值创造,创新世界成就未来;

2.发展三种智慧,践行企业家精神;

3.制度设计:格力的管理方法有“三公三讲”和“八严方针”;

4.创新体系和质量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其他基本的建构;

5.开展卓越“三管”,促进“四效”提升。


这个框架中,创新驱动和质量驱动是格力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两个系统的支撑之下,格力遵循基本原则方法开展了丰富的价值创造,包括研究开发,物料采购、生产制造等一系列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的创新活动。


这套基本原则具有方法论的属性,但又高于方法论,也同时是组织内部的每一个成员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


我们还探索出针对某一类工作的四类方法:第一,源方法,也被称为方法论,格力进行过丰富积极的探索,比如开展创新活动,就有“三新”导向、“三现”原则和三个步骤;第二,准则类;第三是机制类;第四是技术类。

《创新管理》课程包括创新的战略、创新的流程,创新的组织、创新的制度文化、外部合作,资源工具与知识产权、评估优化、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
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互动式教学,现在有了MOOC,最适合的课程模式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们的目标是“翻转”课堂:线上看知识,线下讨论、互动、增加见识。这就涉及到“哈佛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如果只是听讲,只能记住5%,而通过讨论、实践、转教别人,学生的吸收率可能高达90%以上。因此尽可能从“以讲为主”过渡到一种协调的状态,鼓励学生从“干中学”收获更多。
为了完成线上线下的互动,课程也利用了一些浙大资源,比如布置团队作业是开发一个全新的新产品,以团队为单位,开发一个创新idea,我让他们依托浙大各个实验室、研究中心,去实地考察看看有哪些好的最新科技成果,让同学从身边的浙大资源中找到好的创新点子。
线上授课方面,浙大管院科技创业中心(ZTVP)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7门创新创业相关的慕课,诸如《创新管理》《精益创业》《基于创新的创业》《设计思维与创新设计》《大学生创业的概论》《创新设计前沿》《系统化管理创新方法》等,以及26门线下新开发的面向全校的双创课程。
线下“干中学”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创新Idea。我们希望打造混合式的精品课程,提高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性。最后以团队的形式展现项目,而且请了浙大系的投资人和企业嘉宾,大家反馈很有收获。实践证明,我们的课对培育浙大系同学的创业精神非常有帮助。

我在2019年开发了慕课《创新经济学》。在课程中,关于颠覆式创新的思考有许多。
颠覆式创新广泛存在,本质上颠覆的是什么?是技术范式与轨迹。换句话说,颠覆式创新颠覆的其实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逻辑,甚至是交易逻辑、制度逻辑、收益逻辑等。
颠覆式创新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怎么样创新,怎么样配置创新资源,怎么样做出创新战略的决策,其实是对市场环境的响应过程,而并不是人可以主观随意地控制和管理、选择的过程。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发挥作用,同时是一个响应和决策过程。
企业进行颠覆式创新的主体是以一套技术和决策规则来运行的组织体系,每个企业面对同样的环境怎么样决策,取决于初始状态和惯例,所以创新决策有路径依赖。同时也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的条件。
在5G时代,企业如何扩张和收缩?这个过程既取决于本身盈利的可能性,又要适应市场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规律可以加以引导,也可以利用创新的政策加以激励,但本质上仍然是随机的过程。

我个人的研究方向在于人工智能情感计算和跨媒体设计交叉研究领域。基于该研究工作,我开设了《设计思维与创新设计》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有三个思想:
第一,设计驱动。在创业过程中,设计师和技术驱动的人之间有矛盾。要激发设计师或者有设计思维的同学的主导作用,其作用会带来整个课程作业成果的颠覆,而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驱动了。
第二,用手思考。设计思维强调的是实践。做产品时,要把当中所有的过程记录下来,这不只是一种对过去的回忆,更要思考对每一步如何存留的问题。
第三,持续创新。持续的创新不仅仅是个人的创新和学生的创新,还有互动中的迭代创新。对于老师而言,学生创业之后走了,我们还能留下来什么?我认为,在整个转变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上的变化。例如,我曾指导的一些参加“互联网+”大赛获得金奖的学生,最后没有创业而是保留了技术发表相关的论文,持续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回到研究之中不断创新,包括跨媒体的设计,以及图像、文本、音乐等等。这就是教学和科研之间反哺例子。



信息来源:“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基地”公众号





联系方式

电话:0571-88273189/88273238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管理学院B楼8F

邮箱:edp@zju.edu.cn

浙大校友会

扫描进去报名入口

浙大校友会

扫描进去微信公众号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浙ICP备1020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