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邀您读书的
我们是您的掌上商学院,将管理资讯、专家观点、投资动向一网打尽。更有精彩纷呈的活动预告,让您与管理大师、业界精英零距离对话!
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这一刻,全民目光再次聚焦“书”。
请试着回想: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看过书了?
外部环境不确定,叠加新冠疫情反复;工作生活心力交瘁,又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心似乎总被焦虑与浮躁占据,片刻不得宁静。
于是看书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身上原有的人文气息与素养也逐渐消散。
但,这是一个需要“人文精神”的时代!驰骋商海与职场多年,你终会发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题自破。
图片来源:©千库网
为了带领大家共同读“好书”、提升人文素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启动2022年“商学+人文”荐书传递活动。
每期参与活动的嘉宾都会推荐自己心目中的好书(至少一本“商学+人文”相关的书籍),并分享读书所带来的成长。同时,还将在活动中将“荐书权”传递给下一位荐书嘉宾,持续为大家带来好书。
今日,我们将迎来首期荐书嘉宾——来自浙大管院三大读书会的3位“读书爱好者”的荐书与分享。
推荐理由”
《论语的管理精义》
作者:张钢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图书,随着阅历不断积累,每篇论语简段文字都能体会出更深刻的含义,尤其是结合每一篇张钢老师管理精义的诠释,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人性”,读“懂”管理。我们在经营企业的的过程中也是读懂企业“人性”的过程,读论语有时就像一种心灵的修行,让内心不断清明,知道原则。
《定位》
作者:杰克.特劳特
这不是一本新书,我读了有5-6遍,初时被营销案例所吸引,后来渐渐地领会一些定位背后的原理-心智模式,但延展开想想: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做出选择时,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淡定看破一些事情,而有的人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却生活得很纠结,可能背后都与自身是否有清晰的定位有关,这不是占领别人的心智,而是你是否清晰自己的心智定位。
《一生的旅程》
作者:罗伯特.艾格
一直对迪士尼很好奇,不仅我们自己,家里的孩子们都是迪士尼的粉丝,为什么?拼死创新,核心价值,通过全球最佳CEO迪士尼的罗伯特.艾格来走入迪士尼,学习领导力与企业经营。我们会在凌晨4:15分起床吗?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
推荐理由”
《别闹了,费曼先生》
作者:理查德·费曼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非常有趣。我们都知道,费曼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但在这本书中,物理学和科学知识是背景材料,充当主角的费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趣事。读着读着,总会有一种他坐在你面前,用一种颇为得意而戏谑的口吻,跟你分享生活点滴乐趣,感觉“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是非常对的,因为这本书就是在费曼和他同事的儿子玩打鼓时的聊天记录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小故事,却蕴含着大道理。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去品味和仔细琢磨。有人从父亲培养费曼形象化思维看到了亲子教育,也有人从费曼与青梅竹马的妻子阿琳的感情故事,看到了他的深情。
《曾国藩传》
作者:萧一山
这本书被誉为“清史研究第一人”萧一山经典之作。对曾国藩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张宏杰写的《曾国藩传》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萧一山的《曾国藩传》是以清史专家的视角,考证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从曾国藩的家风家教谈起,分析和归纳了他的用人方略,并从史学家的角度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内容相当丰富。当然也有人批判这本书只谈曾国藩的圣贤之才,却对他的缺陷和失败只字不提。也许,这个批判工作需要我们读者自行完成。
比如说,号称打败太平天国的“结硬寨,打呆仗”这套奇异的攻城战术,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为防御方,以静制动不失为好的策略。但是作为进攻方,这种打法总觉得哪里不对。你想,战略要地一直攻不下来,很有可能就会延误了战争时机。更为糟糕的是,如果敌方援兵赶到,自己随时可能会陷入内外夹击的不利状态。但是,为什么曾国藩会采用这种打法呢?顺着这个逻辑一层层往下捋,我们就会发现曾国藩之所以敢用这套打法,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实力。农家子弟出身的曾国藩怎么会有那么强的理财能力,建立起一套非常完善的财政制度?这个底层的原因则与他的使命感有关。萧一山认为他是为了维护儒家文化,弘扬孔孟之道。
不过,这本书大量引用曾国藩的家书和诗文,读起来可能有些拗口。建议古文功底深厚的朋友可以看看,也许能够得到比作者更多的领悟。
《重来》
作者:贾森·弗里德,戴维·海涅迈尔·汉森
《重来》是37signals公司的两位创始人2010年写的,关于创业和管理。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有一些管理者出了问题,就大张旗鼓地修改政策,以期纠正错误。而《重来》的作者认为不要一看到有人犯错,就全体反思,这可能会把一个小概率错误变成一个永久的伤疤,甚至会造成公司的官僚主义。正确的做法是让犯错的员工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然后就结束。这种概率思维方式对我们非常有启示。我们常说“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以概率思维看世界,万事皆可能。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争取胜利,胜不骄、败不馁。
推荐理由”
《管理行为》
作者:赫伯特·西蒙
赫伯特·西蒙是超级牛的管理大师,他是“管理就是决策”的提出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计算机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获得者,是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获得者。《管理行为》这本书也很牛,第一版发表于1947年,第四版发表于1997年。四个版本的正文内容都没有太大改动,只调整了延伸讨论,因为西蒙认为没有必要修改50年前的正文,只要增加一点说明,就可以解释管理的新现象和新研究。牛不牛?
《谈美》
作者:朱光潜
朱光潜是美学家,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写过《文艺心理学》和《西方美学史》等著作。《谈美》是深入浅出的一本书,书很薄,内容很丰富,文笔很亲和。朱先生以老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希望通过这本书“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中”。
《公正》
作者:迈克尔·桑德尔
“公正”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累计听课学生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而这本书正是该课程的结晶。你在网络上可以搜到公开课,很精彩。我们大多数人都使用过“公正”,但估计只有极少数人认真思考过“公正”判断背后的逻辑:追求效用最大化,尊重人性尊严,还是提倡绝对道德?《公正》是我们浙大MBA读书俱乐部共读过的第一本书。《管理行为》和《谈美》这两本书,我们读书俱乐部在举办第一次共读的多年以后,又举办过共读活动。经典好书常读常新,我将这三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喜欢。
我读书比较随性,并且我喜欢读纸本的书。家里和办公室都买了很多书。某一段时间要读的书会摆在比较显眼的地方,得空就会去翻一下,会比较快地看完。一本书我一般都会读两遍。第二遍的时候,我常常是在晚上临睡之前读书。泡脚的时候就开始看,然后入睡前再看一会儿,前后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我非常喜欢读人物传记和历史书,生在当代,却透过书本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和际遇,感觉自己的灵魂也有趣起来了。
我对读书的时间不挑剔。春夏秋冬,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我都有可能读书。在过去八年多里,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书。我家藏书有3000多本,我都翻过,认真读过500本以上。
我提出过一个读书体验的GSM-E模型,G是读书目标,S是书籍选择,M是读书方法,E是读书环境。基于这个模型,读书在“信息获取”“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都给我带来了改变。
首先,信息获取是读书的最基础的工作。信息,以某种机制触发了情感体验,以某种方式为能力提升添砖加瓦。
其次,读书带来的情感体验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娱乐消遣,一是陶冶情操。为了放松、刺激或好玩而读书,就是为了消遣娱乐而读书;为了让内心更加宁静,更具灵气而读书,就是为了陶冶情操而读书。
最后,读书带来的能力提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提升沟通表达能力,二是通过深度阅读,系统地研究和掌握某专题相关的知识。
很多老朋友说我改变了很多,由内到外都变得更加美好。我想将这些改变首先归功于读书。
我一般会在晚上九点半后独自坐在书房的窗前安静地读书。如果说读书的“体验”,打开心窗,清风拂面,安静阅读,这本来就是一种美好的事情。
我想读书是最容易让我们从繁杂的世界中抽离、体验这种“美好”的一种方式。可能因为年纪的缘故,虽说“四十而不惑”,但发现“通达”之路还很远,所以读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与智者对话、突破疆域且内观自省的过程。
当你静下,就有可能在书中“明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
图片来源:©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