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
两次发文关注后,
多家头部平台连夜紧急下线
曾经红火一时的
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
截至目前,
支付宝、理财通、京东金融、
陆金所、360你财富等10家平台
已下线存款产品,
并表示将密切关注、认真落实
相关监管政策和指导意见。
那么,
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下架后
对普通用户有何影响?
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姚铮教授
近日应邀做客浙江经视
《财富新密码》演播室,
就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以下仅为姚铮教授部分,有适当增删整理)
节目现场
姚铮:我觉得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人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叫“无证驾驶”,我觉得蛮形象,作为平台公司来讲,它一般是没有银行牌照的,那么互联网存款的话,相当于银行把网点的临柜业务外包给了平台公司,平台公司也是在开银行网点,它干的是银行,但是它没有银行牌照。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就是中小银行,中小银行也是无证驾驶。中小银行是区域性的银行,监管上有规定的,它在指定区域里可以经营,但跨区域是不行的,除非是批准的,所以说它已经超越了其经营范围的区域限制来进行这个银行业务,这一点来讲也是不合规的,所以也可以说是“无证驾驶”。
姚铮:这次对互联网存款进行规范,我从三个方面来谈对相关银行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中小银行把自己的本地市场做好。实际上中小银行在本地市场具有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银行有很好的社会网络,跟客户之间有一种信任关系。而此次对互联网存款进行规范,有利于中小银行回归本色,致力于当地市场深耕,事实上区域性银行做跨区域经营,是一个误区。
姚铮: 这次下架的话,监管方面有窗口指导,将来老百姓可能就没有机会买这样的产品了。就我的个人观点认为,如果这种产品还会有的话,我不会买,要买就买大银行的,正规的大额存单。
可能很多人会说互联网存款产品利息高,但我认为这个风险和收益不匹配。我看了互联网存款的相关数据,3年期的定期存款,比普通银行稍微高了0.4个点,5年期的话可能高了0.7个点,增加一个百分点不到,和你风险的增加,是不匹配的、不划算的。作为存款产品来讲,本身就是属于安全第一,就家庭资产配置而言也应该是安全摆在第一位。
今年以来,监管层频繁加码对存款业务进行调整,以限制银行为揽储推出创新存款产品。今年3月,央行再次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12月14日,六大行齐发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可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姚铮:关于风险,我想主要从存款人的角度去理解,其实中小银行这样的业务模式下面,它的风险是比较高的,从大的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逆向选择或者是叫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在互联网上挂牌的话是有报价的,谁拿的钱最多?可能利率报价最高的银行拿钱最多,最终的结果是,最危险的银行拿到最多钱,银行出问题了,那就有可能发生挤兑,更严重一点,银行也有可能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本金和利息能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从存款保险条例来看的话,50万以内是有本息保障的,但利息要重新按正常利率算;50万以上的话是没有保障的。
第二是来自于平台的风险,这种潜在的风险,一个是信息安全的问题,二是平台公司在营销方面要有一定的规范。有一些互联网营销套路,说得通俗点,比较夸大,有点误导。所以从存款人的角度来看,就银行和平台来讲,都有一定的风险因素。
姚铮: 我们监管部门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了,那么接下来我想肯定已经在制定当中,就是商业银行互联网存款管理办法,可能一开始有“暂行”两个字。那么这个管理办法里,从风险点来看,我想主要会有这样一些监管上的一些约束或者是要求。
首先是市场准入,哪些机构可以做互联网存款。我想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必须是个全国性的银行,或者本身是互联网银行。另外,从我个人观点来看接下去出台的管理办法里,有可能会取消和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模式;
第二,互联网存款比较敏感的一个问题就是利率的定价,利率定价要有一定的规范,从理论上讲,我们现在存款利率已经市场化,但互联网存款利率定价要纳入到银行同业自律的体系当中,不能比实体的银行网点高出很多,要有一定的约束;
第三,互联网存款的流动性特别大,资金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些传统的银行,如果要经营互联网存款业务的话,互联网存款在整个存款当中的占比比例不能太高,比如规定不能超过多少之类的。
信息来源:“财富新密码”公众号